它保护着新疆95%的耕地也与你息息相关

来源:极速体育nba直播吧    发布时间:2024-02-03 16:26:16
  •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是全球生态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是全球生态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多年来,中国一直积极致力于应对荒漠化挑战,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并重、治沙与治穷共同推进的中国特色荒漠化防治道路。

  而在这条道路上,我国实施的“三北”工程已经作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而载入世界生态建设的史册。

  它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简称。具体来说,就是指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建设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西起新疆,东至黑龙江,包括我国北方13个省(区、市)的551个县(旗、市、区),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2.4%。

  三北地区分布着中国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和广袤戈壁,总面积达148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风沙化土地面积的85%,形成了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的万里风沙线。这一地区风蚀沙埋、水土流失严重、沙尘暴频繁。

  三北地区1300多万公顷农田遭受风沙危害,粮食产量低且不稳;有1000多万公顷草场由于沙化、盐渍化导致严重退化。黄土高原每年每平方公里流失土壤万吨以上,相当于刮去1厘米厚的表土土壤。面对一系列的问题,怎么办?

  1978年5月,国家林业总局有关专家向党中央提出了“关于营造万里防护林改造自然的意见”。当年11月,《国务院批转国家林业总局关于在三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规划》印发,标志着“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真正开始启动,开创了我国大规模生态建设的先河。

  包括新疆和内蒙古西部、甘肃西部、青海西北部、宁夏北部、陕西长城沿线以北、河北坝上部分,占三北地区总面积的73.7%。

  包括山西省西部和陕西长城沿线以南渭河以北、内蒙古阴山南部、甘肃中东部、青海东部、宁夏南部,占三北地区总面积的9%。

  建设特点:通过造林、育林,尽快扩大和恢复林草植被,建设以防风固沙林和水源涵养林为主的防护林体系。

  建设特点:以建设农田防护林为基本框架,多林种、多树种并举,网带片、乔灌草结合,农林牧彼此镶嵌,县县毗连,互为一体。

  从1978年到2020年,从一期到五期,“三北”工程在我国北疆构筑起了一道抵御风沙、保持水土、护农促牧的绿色生态屏障,守卫着三北人民的美好家园。

  一期工程,规划造林593.33万公顷。确定祁连山、贺兰山、罗山、六盘山、子午岭、乔山、黄龙山和天山等林区为水源涵养林区。

  二期工程,规划造林808.27万公顷。坚持“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在保护和发展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

  三期工程,按照全面启动、重点突破、由东向西全面梯次推进的原则,规划造林400.07万公顷、中幼龄林抚育852.59万公顷。到2000年,全面建成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五省(直辖市)省级防护林体系。

  四期工程,在加强森林资源管护的同时,因地制宜,造、封、飞并举,规划森林管护2787.00万公顷、造林950.02万公顷。建设结构符合常理、稳定高效的防护林体系。

  五期工程,规划造林1647.30万公顷,持续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在试点基础上全方面推进退化林分修复,恢复和增强森林生态防护功能,提升防护林质量和效益。

  为了将万里风沙线变为“绿色长城”,“三北”工程在防沙治沙、抗旱造林、飞播造林、封山(沙)育林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建设者们发明了鱼鳞坑、水平阶、反坡梯田等,提高水的利用率;用麦草在沙地扎出格子,以草方格固沙。

  “在生态效益方面,三北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呈现稳中向好趋势,自然ECO恶化趋势得到基本遏制,风沙危害得到一定效果缓解,水土流失得到一定效果治理,护农促牧屏障日益完备。”国家林草局三北局副局长张良说。

  6月14日,呼图壁县石梯子哈萨克族乡苇子沟景区,清风拂面,绿草如茵,牛羊成群,山势绵延(无人机拍摄)。王俊伟 摄

  截至2020年年底,五期工程累计完成营造林保存面积527.12万公顷,40多年累计完成营造林保存面积达3174.29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四期末的12.40%增加至五期末的13.84%,黄土高原、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和呼伦贝尔沙地等重点区域生态治理进程明显加快。

  在开展“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过程中,新疆规划实施了阿克苏地区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乌鲁木齐市荒山绿化工程、塔城地区老风口造林绿化工程、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东山绿化工程、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百万亩生态经济林建设工程等一批林业生态治理工程,进一步提升了林草植被盖度和森林覆盖率,有效防治土地荒漠化、沙化趋势。

  2022年,新疆重点风沙治理区人居环境和生产条件显著改善,实现荒漠化、沙化“双缩减”,程度“双减轻”,植被盖度和固碳能力“双提高”,结束了全国唯一沙化土地扩张省区的历史。

  如果你去过柯柯牙,一定会被这个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的绿色奇迹所震撼,30多年前,柯柯牙还是一片戈壁荒滩,而今这里筑起了一道道防风治沙的“绿色长城”。“荒漠”变“林海”的传奇得益于阿克苏地区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

  从1986年开始,阿克苏地区历任领导率领各族干部群众全力实施柯柯牙绿化工程,一次次艰苦卓绝的造林大会战持续到2015年时,参与义务植树人员达到340万人次,造林共计115.3万亩,累计栽植树木1337万株。昔日的风沙策源地,变成了阻挡沙漠前进的绿色屏障,每年沙尘天气减少了61%,年降雨量由18.1毫米突破100毫米。

  柯柯牙绿化工程还成了全国荒漠绿化的典范,被联合国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列为“全球500佳境”之一,并获得过多个“国字号”荣誉。

  这段时间,去雅玛里克山上打卡乌鲁木齐市最美日落成为了众多年轻人的休闲方式之一。走在雅玛里克山上,穿梭在浓茂葱郁的树林中,你很难想象,改造前,这里曾是乌鲁木齐市区最大的一座荒山。

  随着,乌鲁木齐市荒山绿化工程的推进,很多像雅玛里克山一样存在空白区域的荒山经过绿化,成为了保护乌鲁木齐城市环境的天然绿色屏障。

  俯瞰乌鲁木齐市雅玛里克山(2022年7月8日无人机拍摄)。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韩亮 摄

  2002年,乌鲁木齐市为改善大气质量,号召社会各界绿化、整治城市周边荒山,并出台了荒山绿化承包管理办法,吸引了一大批社会资金投入荒山造林。雅玛里克山、骑马山、东山生态园、红光山、水塔山、雪莲山、蜘蛛山等城市周边荒山相继得到绿化开发,并使荒山绿化方式逐步转变为绿化与产业开发相结合,形成了以林养林、以产业养林的市场化格局。

  从1997年开始,库尔勒市党委政府提出“让库尔勒绿起来”的口号,带领库尔勒市各族人民向戈壁宣战、向荒山进军,二十余年来参与义务植树的人员达到百万余人次,取得了10万亩荒山绿化的成就,在城市外围初步构筑起一道绿色屏障,使库尔勒市的自然生态环境得到非常明显改善。

  2023年3月22日,巴州在库尔勒市龙山防护林绿化基地开展2023年春季义务植树活动,2800余名党员干部群众参加。图为植树现场。通讯员 李洁 摄

  今年春季,库尔勒市将在现有东山荒山绿化的基础上,计划植树造林5775亩,种补植苗木32万株,加大防护林改造建设力度,增加树种的多样性,提升质量,为库尔勒市建设天鹅故乡、幸福城市和宜居家园营造出美好的生态环境。

  老风口地处塔城地区托里、额敏两县交界处,是世界著名的风区之一。过去常常刮起10级左右的大风,夏季飞沙走石,冬季狂风卷雪,人员、牲畜伤亡情况时有发生。

  塔城地区老风口林带(2018年7月10日无人机拍摄)。塔城地区老风口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管理中心供图

  为改善老风口的生态环境,从1993年起,启动老风口生态治理工程以来,开始种植沙枣树、榆树、杨树等生态林,经过20多年的生态治理,这里构筑了28公里长、3公里宽的绿色屏障,昔日的老风口变成了新绿洲。

  三北工程在新疆实施以来,新疆重点风沙治理区生态显著改善,风沙危害明显减缓,水土流失明显减轻,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自1978年我国启动“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44年来,三北工程建设范围已覆盖全疆所有县市,绿洲外围的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呈现缩小态势,沙区植被盖度增加。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到天山脚下,从吐鲁番盆地到额尔齐斯河畔。

  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对比图。上图为: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建设初期大会战的场面(资料图片)。下图为俯瞰温宿县柯柯牙绿化工程(2021年5月6日无人机拍摄)。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蔡增乐 摄

  截至2022年,新疆已累计造林7553.84万亩,天山南北95%的耕地受到林网保护,农牧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目前,新疆农田防护林建设面积达428万亩,12个地州市、82个县(市)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45个县(市)在实现农田林网化的基础上实现了平原绿化达标,新疆初步建成以农田防护林、大型防风固沙基干林带和天然荒漠林为主体的绿洲综合防护林体系,极大程度减轻了大风浮尘、低温冻害等恶劣条件对农业的影响,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

  依托“三北”防护林等重点工程,新疆林果业也迅猛发展。2021年,全疆林果种植培养面积达1850万亩(不含兵团),年产果品864万吨,林果业已成为新疆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2021年9月13日,在吐鲁番市举行的“社企对接助发展 农民合作社庆丰收”活动现场,与会嘉宾在品尝葡萄。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谢龙 摄

  在星罗棋布的绿洲中,吐鲁番的葡萄、阿克苏的苹果、库尔勒的香梨、喀什的石榴、和田的红枣正源源不断向世界传递着“新疆味道”。

  2023年3月27日,由新疆气候中心提供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1961-2022年,新疆年平均沙尘天气日数及年平均沙尘暴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其中,1991-2022年较1961-1990年沙尘暴日数减少了69.4%。

  新疆是我国沙化土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风沙危害最严重的省区,也是我国沙尘暴的主要易发地之一。

  “荒漠化防治是有效抑制沙尘暴发生的手段之一。”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荒漠化防治处副处长王刚分析认为,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启动“三北”防护林工程,新疆规划实施了一系列绿化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累计治理沙化土地6480.98万亩。沙化土地平均植被盖度由“十二五”末的18.32%增加到“十三五”末的20.22%,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防沙治沙成效显著。

  四十多年光阴荏苒,三北工程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由单纯的营造林向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转变,实现了由防护林体系向绿色生态屏障转变。

  习指出,2021-2030年,是“三北”工程六期工程建设期,是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关键期,是推动“三北”工程高水平发展的攻坚期。要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把“三北”工程建设成为功能完备、牢不可破的北疆绿色长城、生态安全屏障。

  “十四五”期间,新疆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大力实施北方防沙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塔里木河流域、天山和阿尔泰山等重点区域生态综合治理,探索研究荒漠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大荒漠化防治成效和典型宣传力度,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好新疆作出新的贡献。